量价分析

作者:安娜.库林16 分钟阅读
浏览量:加载中...
#投资

威科夫量价分析是由美国投资大师理查德·威科夫(Richard D. Wyckoff)提出的一种经典市场分析方法。它以价格和成交量的关系为核心,通过分析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特别是主力资金的操作痕迹),帮助投资者理解趋势的形成、发展与反转。

量价分析

精华

1. 量价关系的本质:异与常

  • 量价关系是相互决定的: 成交量是价格变动的根本动力。高成交量通常伴随着高实体(价格波动大),低成交量伴随着低实体。
  • 判断“异常”是关键: 大部分时间,量价关系是正常的。但当出现“异常”时,往往是趋势即将改变的信号。
    • 高位异常: 股价在顶部,成交量非常大但实体很小,连续多天。这表明上涨遇到了巨大的抛压,是见顶信号。如果出现“寸头”(上影线很长),应考虑卖出。
    • 低位异常: 股价在底部,成交量巨大但实体很小。这表明有大量资金在低位吸筹,是见底信号。
  • 切勿急于行动: 无论是顶部还是底部信号,趋势都不会立即反转。市场会继续按惯性运行一段时间,您需要耐心等待,直到趋势真正确认。

2. 庄家思维:高抛低吸与测试

  • 庄家操作的三个阶段: 吸筹(打压股价)、拉涨(测试和拉升)、派筹(震荡出货)。
  • 吸筹阶段: 庄家通过打压和制造利空消息,让散户交出筹码。
  • 拉涨前的测试: 在拉升前,庄家会进行测试,通常会连续出现 3 次“高成交量但价格没有随之上涨”的现象。这表明庄家正在测试市场是否存在抛压,如果抛压小,便会开始拉升。
  • 拉涨时的信号: 当出现“低实体低成交量”时,代表卖出力量薄弱,是庄家准备向上拉升的信号。

3. 盘整与趋势的博弈

  • 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盘整时间越长,市场积累的能量就越多,后续突破的走势就越强劲。
  • 盘整期的操作: 在盘整期,可以在支撑位买入,压力位卖出,进行高抛低吸。
  • 趋势中的操作: 在牛市趋势中,每一次回调只要股价仍维持在“最小阻力线”(上升趋势线)上方,都是买入的好时机。

4. 多时间维度的分析与耐心

  • 宏观与微观结合: 短期图表(如 5 分钟、15 分钟)的波动会影响长期图表,但长期趋势(如周 K 图)才是决定性的。切勿因为短期(日线)的连续下跌而轻易看空,需要观察周 K 图是否也出现下跌信号。
  • 等待确认: 当出现买入或卖出信号时,不要立即行动。要结合价格形态(如星线、锤子线、上影线)进行分析,并耐心等待趋势的进一步确认
  • 高价买入更安全: 在上升趋势中,以更高的价格买入,但买入的安全性更高,因为趋势已经确认。不要因为股价与底部有距离就认为风险过大。



总而言之,核心是 “量、价、位置、趋势” 的有机结合。通过识别量价关系的“异常”来预判趋势变化,通过庄家思维来理解市场行为,通过多时间维度的分析来验证判断,并通过严格的纪律来克服恐惧和贪婪,最终在趋势得到确认时果断入场。

通俗讲

三大定律贯穿全书。价格和成交量是相互决定的。低实体表示成交量低,高实体代表成交量高。当股票向上趋势和向下趋势确认时,都代表存在高成交量若成交量较低,则是异常,会是一个假趋势。要学会判断成交量和价格是否异需要注意对应的位置。比如顶峰时成交量很大但低实体,连续多天,发出到顶的信号,如果存在寸头需要将其卖出。如果在底部出现大成交量低实体发出当前是底部信号。当这些信号发出来的时候不要急着建立寸头,当前趋势不会立马调转方向,会继续沿着当前趋势滑行一会等待市场和自己预期方向相同运行时几个点?以更高的价格买入是对的,更安全,不要有与底部有距离,就认为当前风险过大。建立寸头。不要妄想为什么第一次信号发出来时为什么没有买入,现在造成少赚几个点?以更高的价格买入是对的,更安全,不要有与底部有距离,就认为当前风险过大。


盘整时间越长,代表后续的走势会越猛,横地越长,竖地就越高。盘整时在支撑位买入,压力位卖出。


书中学习庄家操作股票思路。以批发价买入股票,零售价卖出股票。庄家没有股票时会不断打压股票,放出各种利空消息,将散户的筹码全部吓出来,这就是吸筹阶段。随后就是拉涨阶段,在拉涨之前庄家会常做一件事情,进行测试用低成交量低实体来进行测试,当出现低是出现高成交量但价格没有随之上涨,会出现 3 次。最后庄家将筹码出空,会再实体低成交量时代表卖出力量薄弱。可以进行向上拉升。当出现测试信号时拿稳寸头。当股票拉伸到一定高度时,庄家进行派筹,将码分给散户,当前信号进行测试,打压股票。股票到达顶部时会进行震荡出货。


我一直恐惧高位,害怕买入后就被 A 杀,连续吃几个跌停,这完全是过于恐惧。没能正确认识股票的走势,股票到达顶部时会给出信号告诉你到顶部了,不会立马调转方向。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消化筹码,再调转方向。


量价分析还提出多时间纬度分析,5 分钟图,15 分钟图,30 分钟图,日 k 图需要观察周 k 图。如同向湖中丢一块石子,小波纹带出大波纹。5 分钟图出现下跌的趋势在 15 分钟图上面显示,但随着时间的拉长,短时间的反弹趋势是非常有限的,切勿因为日线图连续下跌几天,就立马看空,需要观察周 k 图是否也存在该信号。看盘时得出结论需要结合多个时间纬度 k 线图进行分析。


最后还重要的就是趋势分析。就拿牛势趋势分析,成交量不断增加带动价格是上涨,随后价格下跌,成交量随之降低,再震荡,随后成交量又放大,突破之前高点,再次进行上涨的趋势,会一浪接着一浪。正常牛市趋势拥有更高的高点,更低的低点。在遇到回调时,仍然在最小阻力线上方时,大胆进行买入,违背最小阻力线方向的运动力量是薄弱的,会立刻沿着最小阻力线的方向移动。


上述的分析结合成交量,需注意所处的位置,相同的量再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看法。结合价格形态能提高概率,比如星线 锤子线 关注上影线 出现信号时需要耐心等待


威科夫量价分析交易法(Wyckoff Volume Price Analysis)--- 技术分析学习笔记


威科夫交易理论三大定律:


供求关系定律:


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上涨,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跌。

成交量变化通常是供需变化的关键线索。


因果关系定律:


价格变化幅度取决于市场能量的积累,有吸筹才能派发,一轮价格循环结束才能有新循环。

震荡区间的长度决定了未来趋势的强度(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努力与结果(量价关系)定律:


成交量(努力)与价格(结果)的关系必须一致,大的成交量应该对应大的波动,如果不协调,说明有问题。

价格大幅上涨且成交量增加,表明趋势健康。

价格上涨但成交量萎缩,可能暗示反转。

成交量大幅增加而价格变动有限,可能是主力出货或吸筹。


威科夫市场周期:


1、吸筹阶段(Accumulation): 主力低位建仓。

2、上涨阶段(Markup): 主力推高价格,吸引跟风盘。

3、派发阶段(Distribution): 主力高位派发筹码。

4、下跌阶段(Markdown): 主力完成派发,价格下跌。


威科夫市场周期


威科夫量价分析工具:


成交量柱状图:

成交量的变化反映市场情绪和主力资金的介入力度。

K 线图(价格行为):

通过观察每一根 K 线(高、低、开、收)的形态,判断供需平衡变化。

价格区间:

重点关注支撑位和阻力位附近的量价关系,主力资金常在这些位置表现出吸筹或派发的行为。


威科夫吸筹的五个阶段:


阶段 A:下跌结束,供需开始平衡


价格下跌趋势逐渐减弱,供需开始达到平衡。

交易量逐步减少,表明卖压减弱。

市场情绪仍然低迷,多数散户认为价格还会下跌。


关键点:


初始支撑(Preliminary Support,PS):

下跌过程中出现买盘支撑,暂时阻止价格进一步下跌。 在长期下跌以后,开始有大量买盘进场,形成了明显的支撑。成交量放大了,价格振幅变大了,这些信号说明下跌行情可能要结束了。

卖方高潮(Selling Climax,SC):

市场恐慌性抛售,价格急剧下跌,并伴随大成交量。 在这个价位振幅变大了,卖压最大,大众恐慌性的卖盘会被主力在底部附近吃掉。通常收盘价会远离最低价,说明主力在此价位抢购。

自动反弹(Automatic Rally,AR):

当卖压消耗殆尽时市场会自动反弹。买盘可以轻松地推高价格,空头的回补也会促使价格反弹。反弹的顶点可以帮助确认横盘振荡的市场的顶部。

二次测试(Secondary Test,ST):

价格再次测试卖方高潮的低点,成交量较 SC 显著减少,确认支撑位有效。 价格再次跌到卖出密集区,以测试这个价位的供需平衡如何。如果这个底部被确认了,当价格接近卖出密集区时,成交量和振幅都会明显减小。多个二次测试也常见。


阶段 B:横盘整理,主力吸筹

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横盘震荡,形成交易区间(Trading Range, TR)。 成交量在区间内变化不定,表明主力资金正在吸筹。 假突破或假跌破常见,目的是引诱散户交易。 主力通过压制价格波动吸收低价筹码,同时防止价格快速上涨。


阶段 C:最后的测试,确定吸筹完成

价格可能假突破支撑位(“假跌破/弹簧效应” Spring),引发市场恐慌,但迅速反弹。用成交量和价格行为验证吸筹完成。

关键点:


假跌破(弹簧效应)/震仓(Spring/Shakeout):

价格短暂跌破支撑位,随后迅速反弹,常伴随成交量放大。

主力利用这一动作测试市场供需,并清洗浮动筹码。

在横盘振荡的市场,主力为了拉升,会在拉升前进行洗盘,这样可以测试卖盘情况。弹簧效应是把价格拉到区间之下,然后又收盘在区间之内。主力这样做是为了在方向上误导散户,并在低价收买筹码。在收集区间尾部的终极震仓象打了激素的弹簧效应。震仓也可以发生在价格拉升后,股价迅速下跌,恐吓散户卖出筹码。如果价格跌破支撑区时卖盘并不大(成交量不大),那就表明可以上涨了。如果卖盘很大,那么价格可能还要继续下跌。如果成交量不大不小,那么这意味着还要继续测试支撑区,此时要谨慎。洗盘的过程还能让筹码在低价从意志不坚定的人手中转移到主力手中。当然洗盘不是拉升的必须阶段。

测试(Test):

确认反弹是否有足够的市场参与,检验主力吸筹效果。

主力机构在股价上涨的过程中,经常在交易区间和重要价格区测试供应量(例如二次测试,弹簧效应)。如果测试发现大量供应,这经常表示市场还没有做好拉升准备。在弹簧效应之后,经常会有一个或多个对弹簧效应的测试,这些测试的底部会越来越高,成交量减小(这表明价格可能很快拉升)。


阶段 D:突破,启动上涨趋势

价格突破震荡区间的上边界,成交量显著放大,标志着新一轮上涨趋势的开始。

市场情绪逐步转向乐观,更多买盘开始入场。


关键点:


强势新号(Sign of Strength,SOS):

价格突破阻力位后进入上涨趋势,成交量放大,显示市场买盘强劲。

价格上涨的同时放量,且振幅变大了。强势信号经常出现在洗盘以后,威科夫分析师以此确定之前对市场的解读。

回踩/最后支撑点(Back up,BU / Last Point of Support,LPS):

价格可能回踩突破点(阻力转为支撑),确认上涨趋势有效。

回调在支撑点结束。回到最后的支撑点是指在强势信号之后价格缩量回调到支撑点且振幅变小。在有些走势中,回调不止一次。


阶段 E:上涨趋势展开


价格进入主升浪,市场情绪高涨,成交量继续增加。

主力资金可能逐步派发筹码,准备在更高位置获利了结。

实现主力资金在吸筹阶段积累的低价筹码的盈利。


上涨趋势展开


威科夫派发的五个阶段:


阶段 A: 上涨趋势减速


多头情绪高涨,但主力开始大幅出货,吸引散户继续买入。上涨趋势放缓,多头力量开始减弱,卖压(供应)逐渐增加。

阶段 A 标志着上升趋势的停止。在此之前,需求一直主导市场。然而,上升趋势也可以在没有高潮行为的情况下终结。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呈现需求耗尽的特征,价差缩短和成交量减少,上升的幅度也比巨量供应出现前减少。


关键点:


初步供应(Preliminary Supply, PSY):

经过价格大幅上升后,主力开始大量派发的位置。成交量扩大,价格振幅加宽,显示趋势的改变即将到来。价格开始受到抛售压力,但暂时未能逆转趋势。

买方高潮(Buying Climax, BC):

又称买入密集区。在此期间,成交量和价格振幅都显著增大。购买力达到高潮。散户大量买单都被主力的卖单满足。买方高潮经常在发布利好消息时出现。主力借机出货给散户。

自动下跌(Automatic Reaction, AR):

价格在买方高潮后出现快速回落,成交量减弱,但整体下跌幅度较小。该回落有助于定义派发区间的初步下边界。

二次测试(Secondary Test, ST):

价格在回落后尝试再次冲高,测试需求是否足够强大。主力通过试探确认市场买方力量是否已经衰竭。二次试探通常奠定了派发区间的上边界。


阶段 B: 筑顶


散户继续看多并追涨,而主力则逐步完成出货。进入横盘整理区间,价格围绕高点波动。主力通过高抛低吸逐步派发筹码。

在此期间,机构和主力开始清仓,并建立空头,准备接踵而来的市场下跌。派发区间的阶段 B 特征与吸筹区间的阶段 B 相似,区别是主力的目标是在区间内派发,并尽可能地消耗残余的做多力量。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出供需平衡已经向供应方面倾斜。例如,熊市初显经常伴随着在下降过程中价差扩大和成交量显著增加。


关键点:


支撑测试(Support Test, ST):

价格下探至派发区间的下边界(支撑线)并尝试回升,目的是测试买盘支撑强度。价格接近支撑位时成交量减少。下探支撑后价格能够短暂回升,但动能较弱。主力通过测试支撑,观察市场是否还有足够的买盘。失败的支撑测试预示后续可能进入下跌阶段。

虚假突破(Upthrust, UT):

价格虚假突破区间上沿,吸引追高买盘,但随后迅速回落。


阶段 C: 最终出货


散户开始出现恐慌性抛售,但多数人仍抱有反弹希望。市场表现出成交量上升,说明卖压明显增强。

上冲回落使主力在市场趋势上误导公众,并在突破后下跌前,在高价位上将筹码卖给散户。另外,派发后上冲回落可以逼迫(早期)做空者在高价位补仓,收买主力的高价筹码。


关键点:


虚假突破(Upthrust After Distribution, UTAD):

虚假突破与弹簧效应相反,它是对剩余需求的测试,也是“牛市”陷阱。它看似牛市继续,但事实上却是旨在让做突破的多头犯错。


阶段 D: 下跌启动


阶段 D 展示了最后一波需求。价格向交易区间的支撑区下跌,甚至突破支撑。在(派发后)上冲回落后,跌破支撑,或跌下交易区间的中线,都显示了供应主导市场。在阶段 D,经常有多个小幅的上升波段,被标记为最后供应点。这些最后供应点是做空,或在盈利的情况下增加空仓位的良好机会。


关键点:


弱势新号(Sign of Weakness, SOW):

价格在跌破支撑位后加速下跌,形成初步的弱势信号。下跌时出现大阴线,伴随成交量增加。回调时反弹乏力,无法重新站上支撑线(此时支撑线变为阻力线)。确认市场已经完成派发,空头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多头试图反击失败,标志着市场趋势的反转。

最后供应点(Last Point of Supply, LPSY):

价格在首次下跌后尝试反弹,但反弹高度有限,随后继续下跌。反弹过程中成交量明显萎缩,显示出市场需求不足。价格在反弹后触及新的阻力位(原支撑线)后迅速回落。LPSY 是空头趋势中的确认信号,进一步表明市场下行力量强劲。主力可能利用反抽继续少量派发筹码,但总体派发已接近尾声。


阶段 E: 下跌趋势延续


空头全面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开始进入恐慌性抛售阶段。价格完全脱离派发区间,进入持续下跌趋势。成交量持续高企,抛售力量显著。 下跌过程中偶尔出现弱势反弹,但基本难以改变趋势。


派发5阶段


总结


威科夫交易理论中五个阶段的作用:

阶段 A:止跌/止涨阶段

阶段 B:构建阶段

阶段 C:测试阶段

阶段 D:趋势确认阶段

阶段 E:趋势发展阶段

吸筹五阶段(Accumulation):

A:下跌停止,支撑位形成。

B:震荡吸筹,测试阻力位。

C:Spring,假跌破支撑。

D:SOS,价格突破阻力。

E:上涨趋势确立。

派发五阶段(Distribution):

A:上涨停止,阻力位形成。

B:震荡派发,测试支撑位。

C:UT/UTAD,假突破阻力。

D:SOW,价格跌破支撑。

E:下跌趋势确立。


威科夫交易法主要应用于较长时间维度的交易周期,但其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如测试、假突破、弹簧效应以及阻力与支撑,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共同运用能有效提高日常交易胜率。此外,威科夫交易法中的各个阶段及对应的关键节点并非必须完全满足。将其拆分后灵活运用,对盘面走势也会有不同的理解。